主页 > 中国厦门网 > 新闻 > 全力冲刺,打赢“6·30”攻坚战——北京地铁16号线22标工程施工纪实
全力冲刺,打赢“6·30”攻坚战——北京地铁16号线22标工程施工纪实
发布时间:2020-09-09 16:44   点击数:76   发布:小贝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6月28日清晨七点,随着最后一辆混凝土运输车驶离现场,由轨道建设公司承施的北京地铁16号线丰台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项目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取得了“6·30”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较预期目标提前2天完成了施工任务。这是北京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两级集团公司领导亲自部署,轨道建设公司机关及项目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北京城建牵手中国中铁,共同推动首都建设结出的丰硕果实。
  北京地铁16号线丰台站位于改建中的亚洲最大铁路交通枢纽工程——丰台火车站站房正下方,与火车站站房共构、需一体实施建设。车站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与丰台火车站、地铁10号线和其他交通设施相衔接,形成铁路、地铁及城市公交等多种出行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打通北京南部地区“交通大动脉”,对促进城南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年匠心,坚守使命
  一间简陋的小平房,一张残旧的木桌子,几本翻阅得泛黄的技术标准,这一守便是五个春秋。项目经理刘旭介绍,地铁16号线22标项目部于2013年初成立,当时由于丰台站设计结构复杂、投资金额较大、涉及单位众多,导致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迟迟未定。期间,市重大办牵头就丰台火车站土地分配、投资计划、周边商圈开发等问题多次组会、充分研究,在北京市领导亲自督办、重点关注下,各参建方主动协调、资源共享。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2018年7月15日,地铁丰台站施工蓝图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拿到施工图的当天,项目团队便开始进行施工筹划。他们深知这个“楼上火车楼下地铁”的新枢纽,看似简单实则难度很高,地铁丰台站地下长406米、宽31.2米、深30.7米,共设地下3层,地下1层为国铁站房结构,地下2层为站厅层,地下3层为站台层。施工过程中要与丰台火车站建设共用一个作业面,面临工序繁琐、场地受限、协同作业等诸多挑战。“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只有千方百计地把各项工作往前赶,才能为后续配合交叉作业赢得宝贵时间。
党建引领,敢打硬仗
  2018年7月,16号线22标项目党支部成立。在党支部书记李琨的带领下,项目部坚持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齐抓共管、深度融合。以促进生产经营为中心,项目部开展了一系列联创共建、岗位技能比拼、“大干80天”劳动竞赛等活动,通过强化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每一位员工把责任落实到本职岗位,将党组织的战斗力转化为项目的生产力。项目党支部本着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进行“招兵买马”,通过公司的统筹调配,各路“精兵强将”快速充实到项目团队中,5人“小分队”迅速成长为40余人的“大集体”,各项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前期的诸多“不容易”使得项目收获了更多的“偏爱”。公司班子成员及机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到施工现场参加项目工程筹划、生产协调等例会,全盘考虑各项制约因素,为保证各个节点工期的实现,倒排工期、逐项确认……除此之外,机关部门人员还利用休息日深入现场,主动协助项目推进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6号线22标项目部都是机关人员“最热衷的地方”。
超前谋划,“战疫”复工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项目原本的节奏。这对原本工期压力就很大的16号线22标项目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眼看着原定的复工日期一天天逼近,项目经理刘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牵挂着项目职工的防控安全与节后的复工安排。
  春节刚过,几位在京的项目班子成员就早早回到了项目,提前策划防疫措施、复工安排。今年的复工复产与以往不同,除了制定施工筹划外,还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制定劳务工人安全返岗方案。由于人手不足,项目副经理尚金涛主动承担了劳务工人远端筛查工作,与劳务队逐个落实进场条件;安全总监姚明伟仔细研究各级文件,为项目量身定制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副总工程师赫富彬化身为“抗疫战士”,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大家的环境卫生安全……
  2020年2月14日,“战疫”复工“第一枪”正式打响。随着施工生产的逐步推进,项目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防控风险高、施工人员少、材料供应不足等等,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面对困难,项目各部门相互配合、群策群力,通过严格封闭式管理、安排“复工爱心专列”、加大返岗人员远端筛查等一系列“硬核”措施,在“防疫复工两手抓”的道路上跑出了“加速度”。
闻令而动,勇挑重担
  2020年3月6日,市重大办轨道交通16号线丰台站建设协调会议要求公司进一步加大各项资源投入,全力做好现场组织协调工作,确保6月30日前完成轨道主体结构工程建设。“6·30”目标确立,攻坚战正式打响!
  4月17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代华亲赴项目召开动员会,为一线建设者加油打气,叮嘱项目抓紧施工黄金期,做好同周边单位沟通协调工作,在确保防控安全有序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完成目标任务,为北京市和丰台区发展贡献城建力量。
  6月3日,集团总经理裴宏伟到项目调研指导工作,对项目团队取得的“5·30”第一阶段胜利给予赞扬与肯定,同时勉励全体员工继续保持大干快上的工作劲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再接再厉,确保“6·30”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无数次,公司经理廖秋林出差归来就直奔施工现场,为工程加速推进出谋划策,直至深夜;副经理崔红军亲自坐镇,日日督促施工生产工作,不分昼夜。
  自节后复工以来,项目部克服疫情影响,点对点从山东、四川、云南、河北等地招募劳务工人近千名,为满足疫情防控需要,新建可容纳600多人居住的职工宿舍。另外,项目团队采用“占满时间、占满空间”的方式,安排工人和管理人员三班倒,确保项目24小时不停歇运转,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施工连续性,项目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4亿产值,为移交国铁打下了坚实基础。
冲破阻碍,优质履约
   “我在全国干过不下30个地铁车站明开工程,但像丰台站施工难度这么大的工程,还是头一次见。”这是结构劳务队队长对丰台站的评价。丰台站无论是规模大小、设计构思,还是相对位置,在国内地铁工程中都堪称绝无仅有。
  地理位置特殊,是造成丰台站施工困难的主要原因。地铁丰台站与丰台火车站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地下一层及地上结构为国铁丰台站站房结构,地下二层三层分别为地铁车站的站厅层和站台层。按照方案,国铁完成一级基坑土方后,于2018年11月移交地铁丰台站,双方共享施工场地、交叉作业。但由于场地有限,面对特大型机械自重对周边建筑影响、同时吊装增大安全风险等诸多不利因素,国铁集团整体移交滞后8个月。为了保证工程整体进度不受影响,16号线团队以“服务大局,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合理调整工序,全力拼抢工期。
  超常任务需要非凡投入,为实现工期节点,项目采取平端施工,一次性投入脚手架5100t,模板78000㎡,累计消耗钢筋17000t,混凝土87000m³。高峰时期,每天900余名工人和26台大型设备同时作业,日均浇筑混凝土1500m³,绑扎钢筋500t,安装、拆除钢支撑近400t,搭设模板1000㎡,出土约4000m³,短短45天累计出土35万方。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埋藏着项目全体成员心血与付出。
  基坑埋深大为项目推进带来了极大困难。地铁丰台站在火车站的正下方,最深处位于地下30m左右,为避免对周围高层建筑物及运营中的地铁10号线产生较大影响,保证施工安全,基坑支护采取了多层砼支撑梁加双钢支撑的方式,支撑梁间距密集,导致钢支撑安装、拆卸和施工下料十分困难。为此,项目采取绳锯切割法拆除巨型砼支撑,并成立现场协调小组,辅助设备分频控制,最大程度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技术质量是企业效益的基石,没有质量保证,效益就是无根之水。为保证车站上方国铁站房荷载在安全范围内,地铁站的梁、板、墙及柱等设计都采用了“加大号”支撑。每根钢管柱的截面尺寸均在2*2m之上,壁厚可达100mm,每根柱重约150t。想要吊装起这个庞然大物,并且将它的位置精确地控制在毫厘之间,考验的是城建人的技术与智慧。项目团队认真考察现场,经过无数次数据分析和推演论证,终于稳稳地将47根钢构柱钉在了地铁丰台站,铸就了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
  —5月30日前移交1-8流水段地铁主体结构;
  —6月30日前移交9-19流水段地铁主体结构及2#风道;
  —7月30日前移交西侧1号风道部位场地;
  ……
  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节点,已经如期实现,甚至提前实现,16号线22标项目团队正在以不一般的“城建速度”创造奇迹。“5·30”旗开得胜,“6·30”不辱使命,现在他们收起喜悦,整装再出发,向着“7·30”全力奔跑。“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用劳动和汗水再一次擦亮了北京城建的‘金字招牌’。”集团领导的肯定给了项目团队最大的信心和动力。相信他们在接下来的最终攻坚战中,一定能够取得全面胜利,以亮眼成绩守护集团铁军荣誉! (作者:董浩程 李坤)